偏見與汙名化:性少數族群被污名化背後之成因

每月一論會著重於一個議題去探討背後的成因,本月的議題在於對於性少數族群被污名化及攻擊行為,背後發表這些論述者的思想及成因可能是什麼,筆者就此議題提出自己的觀點。

友人亮:https://youtu.be/Zaaok5fSAY0

友人亮:貓,你對於這個觀點怎麼看呢?我覺得我被說服了,也許下次反同方在提出不可理喻的公投時,我就比較能理解他們,也不會太去怪他們。

本喵: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三個面向探討,一個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另一個是雙方都存在認知偏誤的問題,第三個則是事實本身的正確性及是否有損及憲法保障之自由,亮,你想討論哪個面向呢?

友人亮:你都分析一下好了,我想聽聽你對這三個面向的見解。

本喵:嗯嗯好,那你在參考看看。

本喵:對於第一個面向,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經常出現的「暴力溝通」,其中一種稱為「道德判斷」,就是暗示那些不復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做錯了事,所有的指責、批評都是一種判斷,而雙方因為價值判斷不同(注意:價值判斷與道德判斷不同,是指每個人本身所重視的一些特質,如有人很重視誠信)又對對方進行道德判斷,且將自己的負面感受都推咎給另一方的行為跟反應、不為自己感受負責,從而延伸很多雙方站在自己論述點上互相指責的狀況。

本喵:對於第二個面向,我認為無論是支持婚姻平權方或反同方,都存在認知偏誤的問題。科學家已找到超過150種以上人類存在的認知偏誤,而認知偏差都會共同具有一種特就是它往往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並會在你意識不到的狀態發生,我舉例來說好了:小數法則就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是指個體經常依據很少的數據來做出推論,並認定真實面貌就是如此,從而造成對知識或事實的錯誤理解或扭曲亮,你可以觀察反同方經常以極少數不好的個例做為指標,來判定整體性少數族群皆是這樣的狀況,像是這樣的情形就屬於認知偏誤中的小數法則。

本喵:除此之外,當然也會存在其他的認知偏誤,如自利偏差,把自身錯誤歸咎於環境或他人的問題,而這種認知偏差並非是經由理性抉擇而做出最佳效益的理性人策略,而是出自於本能並真心地相信自己並沒有犯錯、不需要改進,而產生的認知偏誤。由於這些眾多的認知偏誤會使我們誤以為我們所認知到的事實是真理,從而相信及盲目的捍衛,當然,這種狀況在雙方都存在著,我們也可以觀察的到。只是大部份人對於反同方不能諒解的根本原因,在於反同方表述自己立場的方法,是以散播謠言、潑髒水等方式,而非以和平理性溝通的方式。

本喵:對於第三個面向,本貓覺得應該就不用過多討論,從憲法所保障的人權中就顯而易見,結婚自由應該無論種族、性向、性別都應該具有的權益,因此從這個面相來說,支持婚姻平權者的立場是可經驗證及不怕質疑。當然,也有反同方提出要以分開立法的方式來達成婚姻自由,但本貓認為,這就如早期美國學校立的規定白人跟黑人都有喝水的權利,但是黑人有專屬的飲水機、不能用白人的飲水機一樣,這樣的規定會讓人矛盾不解其本質,是否就是一種崇尚白人、矮化黑人的膚色歧視。

友人亮:我想探討的是「就算知道並理解一件事的客觀事實或是理性參數(例如:同性戀是正常的存在,需享有正常的權利),有些人們就是無法理性,所以無法接受。這好像是人類通病,反同的人是這樣,韓粉們是這樣,不敢吐出來吃回去的我們也是這樣。」

友人亮:關於第一個面向,價值判斷屬於主觀層面,「無法理性」導致用主觀的價值判斷對對方施加道德判斷。

友人亮:關於第二個面向,「無法理性」導致使用小數法則和謠言潑髒水,硬要去支持己方。

友人亮:關於第三個面向,知道並理解人權中包含結婚自由,但就是「無法理性」所以不能接受。

友人亮:所以對於那些反同方或韓粉,好像也就沒什麼好怪罪他們了。不過當然我們還是要一直不斷的和他們講解,也許他們哪一天就會變得理性了。

本喵:應該這麼說。我誓死捍衛他們反對的權利,因為這是他們的言論自由,但如果以傷害他人的形式去表述他們的言論自由,就已經抵觸到他人由憲法所保障的權益。

本喵:大家真正抵觸的是他們表述自己論點時所作出的錯誤行為。透由分化社會、歧視的言論及錯誤的性疾病汙名化方式來攻擊性少數族群及污名化性別平等教育,想要透過抹除性別平等教育或將性病與性向掛上等號的方式造成群眾害怕,進而支持他們論述等行為,已經嚴重傷害到他人的權益,同時也損害人們學習及建立正確的性知識,學習同理及接納自我及他人的權益。這點才是本貓不認同的點,而非他們支持性少數族群權益與否。

本喵:從這點來說,他們的行為是值得被制止及規勸的,因為本貓認為,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感受、想法、行為負責任,社會不應該譴責受害者並對加害者一再的寬容及放縱,對於言論自由無限上綱,否則只會造成更多類似破窗效應的事件。因為他們可以用任意的惡意行為攻擊與他們持反對立場的族群,而不需要為此負責。

友人亮:這麼說起來,台灣似乎不只反同方,也是存在著部分非理性的人會由於對方不同立場,而用這些非理性的種種手法去抹黑攻擊或分化社會呢。

本喵:是呀,這也是台灣社會很大的一個問題,其實要避免這些狀況發生並不難,只要思考問題時不以直覺的反射去進行思考就可以了。

友人亮:怎麼說呢?

本喵:我認為只需要在遇到每件事情當下反射的反應後,再多加一層思考就可以大幅避免這種認知偏誤及錯誤行為。就是以兩層思考的模式去面對分析、對所有資訊,同時也要覺察自己的感受並加以觀察及思考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就本貓的觀察而言,在台灣的社會中,無論是支持與否,多數人的思維模式經常只停留在第一層就做出結論及斷定,以直覺感受及想法作為回應及捍衛自己立場的論述,卻忽略進一步自己所相信的事實之對立面是什麼,同時也忽略覺察、質疑、分析自己背後的需求及根本請求是什麼。

友人亮:嗯嗯,我知道他們影響到他人了。他們牴觸他人的「行為」是屬於不可原諒並應該被正視及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但他們做出這些牴觸他人行為的「起心動念」好像就只是人類的不理性而已。我focus在於他們的起心動念,因為我看完影片後認為,他們的起心動念跟我們不吃吐出來的食物很像。雖然明明知道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接受。

本喵:這邊又討論到另一個延伸的問題,就是知識網本身的正確性。

友人亮:知識網?是一個人的知識量嗎?

本喵:我們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學習到許多知識點,並透過思考跟自身經驗交織成知識網,關於知識網又可以分為外顯知識跟內隱知識,不過這並不是我們這邊要討論的重點。知識網也會存在著「錯誤的知識」,也就是指說如果對方的知識網中的知識正確性不高,但他仍然相信他的知識網中的資訊都是正確無誤的,舉例來說,如常見的倚老賣老的現象,但當事人可能並不知道正確方法,卻認為自己懂而亂給建議的狀況。

本喵:也就是說,他知識點本身是錯誤的,但他只相信他所相信的並不願意去回頭檢視,也質疑別人的知識網中對應的知識點才是錯誤的。

本喵:在前面的部分我們有討論到關於自利效應,如果以這個點出發來看的話,儘管他們的知識很老舊且錯誤,但他們依然深信自己是真理並認為別人才是錯誤,因而不斷設法去證明自己才是對的。

友人亮:對耶,這就不是「明明知道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接受」的情況了。

本喵:是的,我的觀點來看,由於他們停留在第一層的直覺性思考,從而認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別人造成的」,而做出種種傷害「別人」的行為,卻認為自己是在為社會付出或為下一代的幸福努力,而感到自豪。當然,本貓覺得其實還有很多因素也要一併一起探討才會更全面,只是目前我還沒學到更深入的知識,等我有學習到其他思維模型時,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回頭探討這個議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透過閱讀,拼湊出真實世界的面貌,
並在反覆的探索及思維中,打破由自我無知與偏見所建立的籓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