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 70-565: PRO: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by using .NET Framework 3.5 考試重點中譯文

本考試是 MCPD 3.5 系列最終極的專業級考試,測驗考生對於使用 .NET Framework 3.5 在企業級環境中設計與發展應用程式的能力。在企業環境中,不再只有單純的單一種類應用程式,而是混合著各類型的應用程式、舊系統、異質系統或資料庫的環境,微軟要求具有 MCPD: Enterprise Application Developer 3.5 認證資格的開發人員除了要具備多樣化的開發能力(ASP.NET, ADO.NET, WCF, Windows Forms 等)外,還必須要有在企業級環境使用這些技術發展應用程式的專業技能。

本考試是 MCPD 3.5 系列最終極的專業級考試,測驗考生對於使用 .NET Framework 3.5 在企業級環境中設計與發展應用程式的能力。在企業環境中,不再只有單純的單一種類應用程式,而是混合著各類型的應用程式、舊系統、異質系統或資料庫的環境,微軟要求具有 MCPD: Enterprise Application Developer 3.5 認證資格的開發人員除了要具備多樣化的開發能力(ASP.NET, ADO.NET, WCF, Windows Forms 等)外,還必須要有在企業級環境使用這些技術發展應用程式的專業技能。

通過本考試可取得的認證:

  • MCPD: Enterprise Application Developer 3.5 (需先取得 ASP.NET 3.5, ADO.NET 3.5, WCF 及 Windows Forms on .NET Framework 3.5 的 MCTS 認證)

官方教材:

  • 目前官方沒有規劃。

考試測驗的技能:

1. 提出應用程式的願景與設計(21%)

  • 分析與琢磨應用程式的邏輯設計(明確化邏輯設計;評估分層;評估應用程式工作流程;評估資料流程圖;評估效能;評估可維護性;評估可延展性;評估可用性;以使用案例為背景評估應用程式的設計;評估可復原性與評估資料完整性)。
  • 分析與琢磨應用程式的實體設計(評估各層;評估移轉策略;明確化實體設計;評估元件規格;評估效能;評估可維護性;評估可延展性;評估可用性;評估可復原性與評估資料完整性)。
  • 分析與琢磨應用程式的資料庫設計(評估預存程序需求;評估資料庫綱要需求;識別何時使用觸發器;識別需要的資料類型)。
  • 分析與琢磨整合策略(評估應用程式與其他系統的整合;內部與外部整合的比較;準備與其他系統的整合;評估 WCF 作為整合的元件)。
  • 判斷合適的技術(判斷資料傳輸的技術與格式;判斷訊息的技術與格式;判斷需要的用戶端互通的技術與格式;選擇平台-Windows 和 Web 的比較;選擇通訊技術-WCF, Web Service, Remoting, message queueing;定義元件通訊策略;給予自行開發或採購外部元件的建議;選擇平台-WPF, ASP.NET, AJAX, Windows Forms, Windows Service)。
  • 分析技術可行性(開發概念證明模型;執行技術風險評估;建議變更設計以符合相同的技術目標;在已計畫的環境中分析設計的可行性;決定給定的設計何時可以使用 WCF 與其他系統整合)。
  • 分析安全需求(建議一個驗證的方法;建議一個授權的方法與建議一個安全通訊的方法)。

2. 設計與開發一個應用程式開發框架(25%)

  • 為應用程式設計邏輯選擇一個合適的實作方法(選擇資料儲存機制;選擇資料流結構;選擇決策流結構;狀態管理技術;安全性實作;定稿元件規格)。
  • 定義在框架元件間的互動(決定要存取應用程式的用戶端類型;定義資料 API,安全性 API,抽象類別,類別介面與資料合約;對應資料至物件模型;訊息與傳輸方法如 WCF,Remoting,Web Service,MSMQ 與 Enterprise Services)。
  • 定義驗證策略(定義在框架中的每種型別何時發動驗證,選擇驗證方法)。
  • 定義事件記錄策略(選擇記錄事件的儲存機制;選擇一個系統層級的事件記錄方法;決定以嚴重性或優先序的記錄層次;定義回報策略)。
  • 為應用程式的特定特徵或情境定義監控策略(決定何時監控資料;決定要監控的特徵;選擇事件監控機制;決定以需求為主的監控層次;由可用的監控機制中選擇一個系統層級的監控方法;定義回報策略)。

3. 設計應用程式元件(23%)

  • 建立高階的元件設計(建立元件的生命週期;為每個元件定義使用者介面;定義互通性需求;判斷與萃取可重覆使用的元件;使用虛擬碼,類別圖,循序圖,活動圖與狀態圖文件化元件的設計;決定需要建構式輸入的時機)。
  • 定義元件的內部架構(決定何時現在元件能夠被實作或被繼承;決定如何處理未受管理或受管理的資源;決定需要的可延展性功能;決定狀態管理的實作法;決定何時元件必須使用多執行緒;決定哪些功能要使用基底類別,抽象類別或封閉類別來實作)。
  • 定義元件的資料處理(定義資料存取;分析資料關聯;分析元件的資料處理需求)。
  • 消費元件(判斷可重覆使用的元件;處理未受管理的元件;判斷元件何時要被延展;判斷元件何時需要被包覆;判斷現在的功能何時要被隱藏;測試被重覆使用的元件符合規格)。
  • 定義例外與來自其他元件回報的處理策略(判斷預期的例外;決定如何處理預期的例外;決定如何處理未處理的例外;決定如何處理 WCF 錯誤;定義其他元件的回報,像是事件,回呼與訊息;定義回報策略)。

4. 穩定化與測試應用程式(17%)

  • 定義效能測試策略(定義如何在指定的負載下測試應用程式的效能;定義超出指定的負載時,如果測試應用程式的行為)。
  • 定義功能測試策略(判斷元件的互動與相依性;定義如何在隔離情況下測試元件;定義如何測試元件與其他元件的互動)。
  • 執行整合測試(執行整合測試以決定何時元件會與預期的其他元件互動;檢核結果;測試通訊終端點是正確的以及服務參考可被通訊方法更新,像是 WCF,Remoting,Web services,MSMQ,Enterprise Services)。
  • 執行程式碼檢閱(執行安全性檢閱;執行功能檢閱;執行效能檢閱;執行管理相符檢閱)。
  • 解決程式臭蟲(由程式碼中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像例外處理問題,效能問題,安全性問題,資源使用與未以預期方式執行的功能)。

5. 移轉,部署與維護應用程式(13%) 

  • 建立部署計畫(判斷元件層級的部署相依性;為部署工作判斷指定元件的位置;決定部署方法;判斷必要的組件註冊;文件化應用程式的實體部署)。
  • 分析生產環境的組態(安全環境;資料庫環境;網路環境;.NET Framework 版本;IIS 版本;硬體與軟體需求)。
  • 分析效能監控資料(判斷效能瓶頸;判斷效能趨勢;監控與分析資源使用;監控與分析安全觀點)。
  • 分析應用程式記錄(在部署階段檢閱記錄;檢閱記錄以決定錯誤來源;追踪資料以判斷錯誤的來源)。